PC DIY

In this page, I will use chinese to descride how to compose a computer yourselves~

Because actually I don't know the english wording~

So , follow the steps and watch the photos~

Try to do it yourselves!

現在開始講解組裝電腦~

A: 火牛

B: 電腦主機板

C: 中央處理器&散熱風扇

D: 記憶體

E: 介面咭

F: 顯示咭

G: 音效咭

H: 網路配接咭&數據機(內置)

I: 光碟機

J: 軟碟機

K: 硬碟機

A: 火牛

 

火牛的分類

1. 以火數(功率)分類 -- 250W, 300W, 350W, 380W, 400W, 450W

如電腦需要長時間不停操作、或者是需要推動大量的內置設備,例如硬碟機、CD-RW、雙CPU主機板、或是高速CPU,都應該選用300W以上的火牛。

2. 以不同的電源供應分類 -- Intel Pentium 4 主機板需要額外的12V電源以供CPU使用,因此亦需要特別附設額外12V電源供應之火牛。MaxPower及SPI均提供這類火牛。

 

B: 電腦主機板

先將中央處理器安裝到主機板,然後裝散熱風扇,再裝記憶體,跟著才把完成好的主機板整塊安裝入機箱內。

主機板 不可以直接 鑲嵌在機箱內,否則會造成短路, 會嚴重損壞 主機板。正確的方法是先在機箱內裝好支撐主機板的銅柱,然後在銅柱上安裝主機板。再接妥電腦機箱按鈕及燈號的接線位,及其他主機板附件便成。

已裝好中央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電腦主機板,如圖所示斜放入機箱內。 主機板的左前方通常有一組接駁電腦機箱按鈕及燈號的接線位,請參閱主機板的說明書接好: (1)開關(Power Switch)、重新啟動(Reset)、電源燈(Power LED)、硬碟機操作燈(IDE Activity LED)。

主機板有不同種類的擴充槽,從上方起計,第1條是AGP,用來插顯示咭用的;跟著的5條白色是PCI,用來插音效咭、網路配接咭、內置式數據機之類使用的;最後短的啡色插槽是AMR,供某些特製的數據機或音效咭使用。

1:有部份的主機板使供內置音效功能,綠色插是音源輸出(Line Out)、藍色是音源輸入(Line In)、紅色是咪輸入(Microphone In)、黃色是遊戲插(Game Port)。

2: 主機板背面的其他標準插座:左起綠色是PS/2滑鼠(PS/2 Mouse)、藍色是PS/2鍵盤(PS/2 Keyboard)、黑色是2個USB Ports、紫色是平行打印埠(Parallel Printer Port)、青藍色是2個串聯埠(Serial Ports)。

3: 有部份的主機板使供內置IDE RAID功能,右面2個插頭可以接駁共4個額外的IDE HDD,並可以將它們構成RAID 0, RAID 1或RAID 0/1架構。

記得插好主機板用的電源線。

主機板的分類

1. Intel架構 -- Socket 370 (for Intel Celeron / Pentium III), Socket 423 (for Intel Pentium 4)

現在流行的Intel架構有 Socket 370,可支援低價的 Intel Celeron及中價的Intel Pentium III CPU,可配合PC133 SDRAM 或PC2100 DDR SDRAM 使用;最高可達1GHz的速度。

另Socket 423則支援中高價的Intel Pentium 4 CPU,需配合 RDRAM 使用。

2. AMD架構 -- Socket 462 (for AMD Duron / Athlon)

AMD跟Intel的架構不同,即是說,支援AMD架構的主機板不支援Intel CPU。Socket 462可支援低價的AMD Duron及中價的AMD Athlon(Thunderbird),可配合PC133 SDRAM 或PC2100 DDR SDRAM 使用。

 

C: 中央處理器&散熱風扇

中央處理器(Central Processing Unit, CPU) -- 這是電腦系統的『大腦』,負責邏輯思考及運算。

Intel Pentium III CPU

1: 取出中央處理器(CPU),確定所有針腳完整及沒有彎曲。

2: 拉起中央處理器插座(CPU Socket)的把手,留意CPU其中2隻角是沒有針腳的,這是用作識別CPU的安裝方向。依據這方向將CPU放入CPU Socket。

1: 放好CPU後,一手輕按CPU、另一手將CPU Socket的把手壓下,將CPU平穩地固定在CPU Socket上。

2: 將大型散熱器(Heat Sink)放在CPU表面,注意有坑位的方向對著CPU Socket的"SOCKET 370"字樣, 然後將固定膠夾放進Heat Sink中特定的位置上,並將前後兩端扣到CPU Socket上的指定位置。注意有長柄的一方是背向CPU Socket的"SOCKET 370"字樣 。

1: 將可變速風扇(CPU Fan)扣在Heat Sink上。

2: 將CPU Fan的電線正確地接在主機板上的"CPU FAN"插座,讓CPU Fan可以在每次開機時自動轉動。

安裝CPU的常見問題

1. 損壞CPU Die

安裝散熱風扇時如果用力不當、過份施壓的話可能會壓爛CPU的核心部份(CPU Die)。

2. 損壞CPU Socket

鐵扣將CPU Socket的固定膠扯斷。

3. 損壞主機板的PCB

鐵扣會磨損主機板表面的電子線路。

 

D: 記憶體

裝好CPU後,當然是裝記憶體RAM。

1: 先裝RAM到Bank 0,然後才到Bank 1及Bank 2

2: 注意SDRAM有2個Key位,安裝時要跟插座同樣的2個Key位相對應(如圖所示,分別在中間及近左端)

3: 先將兩邊的白色膠扣向外拉開,然後將SDRAM垂直放入插座,再用下圖的手法將SDRAM固定在插座中。

1: 注意當SDRAM完全進入插座時,兩邊的白色膠扣會自動返回完來垂直的位置。

2: 已經完成安裝的SDRAM

3: 有些主機板的記憶體插座是相反方向的

記憶體情報

1. SDRAM -- PC100, PC133 (133MHz, 1064MB/s), PC150, PC166

2. DDR SDRAM -- PC2100 (266MHz, 2100MB/s)

3. RDRAM -- PC800 (800MHz, 1600MB/s for Single Channel, 3200MB/s for Dual Channel)

 

E: 介面咭

介面咭(Interface Card)。一般來說,Interface Card是用來增加電腦的基本功能;通常是用來跟外界溝通。

將介面咭依適當的次序插入主機板的擴充槽內

擴充槽的分類

1. AGP --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

現在流行顯示咭均採用AGP標準,分為1X, 2X, 4X, 4X PRO等。

2. PCI --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

以33MHz傳送32-Bit資料量,最高速度可達132MB/s。另有些伺服器(Server)主機板更有64-Bit的PCI插槽,速度更高。

3. ISA

舊式的擴充槽設計,速度較慢。以8.33MHz傳送16-Bit(或8-Bit)資料量,最高速度可達16.67MB/s。

3. AMR -- Audio Modem Riser

可以用於設計音效及數據機。

3. CNR -- Communication & Networking Riser

提供一個既靈活又平價的方案,可以用於設計以下類型產品:網路、家庭網路、DSL、USB、無線網路、音效及數據機。

 

F: 顯示咭

顯示咭的基本功能是將圖象資料接駁及傳送到顯示器。而近年電腦遊戲的流行,令顯示咭更進而提供3D圖象處理功能,速度及畫面質素亦得以大大提昇。

1: 先找出AGP插槽的位置,並用鉗把AGP咭的位置的鐵片移除。

2: 將AGP顯示咭垂直插入AGP插槽。留意AGP咭的金屬接腳要平穩地插好。

3: 再用鏍絲將AGP顯示咭固定好

 

G: 音效咭

音效咭負責接駁喇叭及麥克風,主要功能是發聲及錄音。現在流行的音效咭都以PCI的標準來設計的。

1: 先選PCI-2或PCI-3來安裝音效咭,並用鉗把將要安裝音效咭位置的鐵片移除。

2: 將音效咭垂直插入選定的插槽,再用鏍絲將音效咭固定好。留意音效咭的金屬接腳要平穩地插好。

3: 再將CD音源線接好在"CD_IN"的接頭上。另上端接在光碟機的"CD_AUDIO"接頭。

常見的音效咭/音效晶片

1. AC97 On-Board Audio

常出現在VIA及Intel晶片組的電腦主機板上。

2. C-Media On-Board 3D Audio

同機是內置的音效晶片,但功能較多,可支援4聲道輸出,。

3. Creative Sound Blaster Vibra 128

Creative出品,是入門級的理想之選。

4. Creative Sound Blaster Live! Value 2 / Digital Entertainment 5.1

支援4聲道及極多變化的Environmental Audio Extension(EAX)環境音效;5.1型號更支援AC3環迴立體聲解碼。

5. Creative Sound Blaster Live! Platinum 5.1

以Creative Sound Blaster Digital Entertainment 5.1為設計藍本,再加上Live!Drive II。可以在5.25" Bay位接駁多種音響設備,包括光纖、Midi、SPDIF、Headphone、Microphone、音源輸入。

 

H: 網路配接咭&數據機(內置)

介面咭的最後一節是講解網路配接咭(Network Card)及數據機(Modem)。

安裝Network Card及Modem Card其實跟安裝Sound Card差不多。將咭垂直插入選定的插槽,再用鏍絲將咭固定好。

 

I: 光碟機

光碟機主要分為2種:唯讀光碟機(CD-ROM / DVD-ROM Drive)、可重寫光碟機(CD-RW Drive)。

CD-ROM / DVD-ROM Drive: 可讀取光碟片的數據/聲音/影像資料。

CD-RW Drive: 除了包括CD-ROM Drive的基本功能外,亦可抄錄資料到空白的CD-R或CD-RW碟。

1: 將光碟機套入機箱內。

2: 先將IDE Cable的一邊接到主機板的Secondary IDE Port,注意IDE Cable旁的紅線代表1號位,要跟主機板上的記號的方向一致。

3: 將音源線插穩在光碟機的"CD_AUDIO"插座上。(另一端接駁在音效咭的"CD_IN"。)

1: 再接好IDE Cable到光碟機的訊號線插座。注意IDE Cable旁的紅線代表1號位,要跟光碟機上的記號的方向一致;通常紅線是向著插電源線的方向。

2: 接駛電源線;方向是『黃色線芯向外』。

 

J: 軟碟機

軟碟機是傳統的檔案儲存工具

1: 將軟碟機套入機箱內

2: 插上電源線,軟碟機是採用細插電源的。

1: 然後插上訊號線(34芯FDD Cable),留意紅線的方向。(紅線代表1號線芯,是向著斷針的方向。)

2: 將FDD Cable的另一邊接到主機板的FDD Port,注意FDD Cable旁的紅線代表1號位,要跟主機板上的記號的方向一致。

 

K: 硬碟機

硬碟機是快速的程式及檔案儲存工具

1: 將硬碟機套入機箱內

2: 些主機板除了基本的2個IDE Ports以外,更設有2個IDE RAID Ports,令IDE Ports可以多達4個,來接駁8個IDE裝置。

1: 將IDE Cable的一邊接到主機板的Primary IDE Port (IDE-1),注意IDE Cable旁的紅線代表1號位,要跟主機板上的記號的方向一致。

2: 然後接上訊號線(80芯ATA66/100 Cable),留意紅線的方向。(紅線代表1號線芯,是向著斷針的方向。) 再插上電源線,硬碟機是採用大插電源的。

 

BACK TO TOP